县工商联:
您们好,您们提出的《关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健康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创新的建议》已收悉,县农业农村局答复如下:
近年来,绩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坚持“文化兴县”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发展专项行动,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充分发挥生态山水、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毗邻沪苏浙等优势。依托本县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徽菜美食、农事采摘、文化体验、生态养生等产业,着力推进全县农旅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基本情况
绩溪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2024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长三角慢生活旅游最佳体验度城市”、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华阳镇(翚溪森林公园、溪马村等)、荆州乡获评2024年“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仁里村获评第二批宣城市“双微”行动重点村和第四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家朋村、绩溪瀚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精品主题村”“后备箱工程基地”;伏岭镇徽州味道小镇客厅入选安徽省第三批“后备箱工程基地”;若茵民宿、三味书屋、思诚书院、放空山居4家入选首批皖美金牌民宿,绩溪县天路山生态休闲农庄入选首批皖美银牌民宿;龙川景区成功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仁里文化探索研学之旅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绩溪·糸巷入选安徽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十佳夜游街区”。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56%;综合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6.73%。
二、发展举措
(一)找准推进发展切入点,打造农业旅游新亮点。
围绕《绩溪县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绩溪县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绩溪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22-2035)》《绩溪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大黄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大黄山工作推进机制,开展全县文旅产业规划策划,动态更新大黄山招商引资项目库,持续推进“百里登源”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集聚片区建设。绩溪县仁里旅游度假区、皖浙天路旅游合作区融通工程等5个项目纳入省大黄山建设重点项目库。东部旅游片区、村落徽州等3个项目获得大黄山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龙川景区、皖浙天路、徽杭古道景区入选“百日百景大黄山”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线路;尚村、龙川景区、徽杭古道、梅干岭入选大黄山百家网红摄影点&乡村摄影基地。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共有农家乐、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644个,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9个,省级3个,市级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位列全市前列。
(二)依托文旅优势,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全域发展。
着力打造了以龙川胡氏宗祠、上庄胡适等为特色的名人故里人文景观区,以障山大峡谷、徽杭古道、家朋油菜梯田、皖浙天路为特色的生态山水自驾游集聚区,以安苗节、油菜花节、桃花节为特色的民俗农耕文化体验区,以果园、温棚、种养基地为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区,以徽菜、徽墨、徽雕文化园为特色的徽文化休闲农业体验区,以休闲农庄、徽菜美食、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全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形成了“季季有花、月月办节、处处是景、乡乡可游”的乡村旅游格局。
承办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作为全国春季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风向标,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绩溪县作为“皖南明珠”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精品线路串联乡村资源,激活了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动能。举办安徽省首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交流演出活动、“遇见徽州 最美乡愁”2024国家级非遗大巡游、非遗市集展销展示、2024新春民俗文化活动。举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及文创产品设计成果展。开展“文化悦民”活动25场次,文艺进基层活动21场次,“文艺进景区”13场次,“欢乐大舞台 乡风文明颂”5场次。指导乡镇开展油菜花节、金山时雨茶文化节、农耕节等系列特色民俗文旅节庆活动11场,丰富我县旅游业态,营造月月有节的良好氛围。以全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发布文旅宣传片、文创设计大赛等八大主题内容,邀请人民网、新华社、文旅中国、安徽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平台累计阅读量超500万次。
(三)依托特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升级。
通过举办绩溪徽菜美食文化节、家朋“油菜花旅游节”、上庄安苗节、板桥头乡农耕节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不断提高知名度。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农事活动向深层次的农业文化转型,从传统的农业观光向现代的健康养生升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直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为载体,通过生态休闲旅游,展现农业技术,带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发展,涌现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及田园综合体。
创新开展“十乡百碗”工作,11个乡镇结合当地风俗、特产共评出特色菜品130道。推出胡适一品锅、臭鳜鱼、刀板香等特色美食,建成中国(绩溪)徽菜徽厨博物馆,在原有缫丝厂房遗存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活化利用而成,集徽菜文化展示、徽菜美食体验、徽菜产品售卖、徽州民俗饮食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文化体验与餐饮体验高度融合的新形态博物馆。同时打造非遗街区,将绩溪各类非遗进行展示、售卖。仁里旅游度假区推出仁里“三道茶”,红霞农家乐等特色餐饮品牌。
(四)依托绩溪产业,推动休闲农业软实力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绩溪县注重软实力提升,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示范点,完善接待体系,建设产品体系。加快建设中国徽菜美食城,扶持发展一批绩溪徽菜馆、徽菜农家乐,提升接待设施服务水平。按照“做靓老城区、做活新城区、做强新园区、做热大景区”要求,推进交通路网道路改造、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公共旅游建设项目。
创立“绩品”公用品牌,涵盖山珍、畜禽、饮品等21个单品。参加全省“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申报评选、图片视频拍摄工作,胡适一品锅、绩溪炒粉丝等全县7道特色菜肴入选首批游安徽“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小吃)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创新开展“十乡百碗”工作,11个乡镇结合当地风俗、特产共评出特色菜品130道。绩溪火腿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绩溪挞粿被评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结合非遗体验,开发徽墨酥、金山时雨茶等特色产品。
三、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增强休闲农业新活力
(一)“民俗文化+农业体验”发展模式。
家朋乡尚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生态文明村、国家3A级景区。尚村以徽州民俗文化为依托,把休闲农业旅游与传统古村落风貌结合起来,把休闲度假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建设成一个集民俗文化体验、农家徽菜美食、四季花海观光于一体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让游客们回归久违的“记忆中的乡愁”。尚村乡村旅游的强势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特色农业+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大会山休闲农庄位于皖南第一支部红色革命根据地。2018年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称号,农庄建有游客接待中心,农家菜品尝区、农事体验区、垂钓休闲区、娱乐健身区、革命文化学习区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生产加工菜籽油、山茶油、竹笋、香菇、梅干菜、山芋粉丝等20多种徽菜原料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评为安徽“双百”旅游商品,获得“乡味江淮”特色农家菜金奖。直接带动农民200多户增收效益。实现了“龙头带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目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绿色、富民、优势产业。
(三)“生态养殖+特色垂钓”发展模式。
下溪村位于绩溪北部,地处绩溪、旌德、宁国三县交界处,将溪流垂钓项目作为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集体、村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打造集“水生态涵养提升、休闲观光旅游、运动健身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全域溪流休闲垂钓胜地,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休闲垂钓基地。并建设了石斑鱼、清水鱼养殖基地及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养殖规模。村集体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石斑鱼、石蛙等生态渔业养殖产业。今年与安徽省垂钓协会在下溪村龙溪河举办绩溪“宣酒杯”溪流垂钓大赛,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渠道宣传报道,溪流钓引流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提升的同时,持续增强石斑鱼产业发展后劲,辐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四、精心谋划新举措,推进全域旅游新发展。
(一)多规合一,强化政策支撑。
目前,我县已完成了《绩溪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绩溪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促进绩溪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多规合一、功能配套原则,以全县文旅总规为框架,以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为主线,加快完善“大旅游”规划体系。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打造华阳-家朋、华阳-上庄、金沙-荆州等3条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组织民宿参加“皖美民宿”评选工作,大力培育精品民宿。持续推进乡村旅游“421”行动,聚焦村落、田园、夜景及整体风貌等,推动“双微”重点村改造提升。
(二)整体推进,加快产业发展。
实施“旅游+农业”行动计划,培育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休闲农业企业建设;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村村通公路、美丽乡村建设等财政项目资金,重点投向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内大型旅游企业来我县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升以龙川景区为核心的高品质旅游景区;打造以仁里旅游度假区、糸巷美食城文旅综合体为核心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街区;打造3条非遗游、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2个以上皖美金牌、银牌民宿;打造仁里、旺川等特色精品民宿旅游乡村;打造博物馆文创IP,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成果转化;打造“国际小院”文化展示窗口、英式下午茶、智慧文旅等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三)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完善绩溪景点旅游网站。以举办“中国·绩溪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为载体,全面打造“黄山岭下的美食天堂”“西子湖畔养生福地”。通过推介广告、宣传媒体、创意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向外宣传推介,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发展行动,组织编制皖浙天路旅游合作创新区、水墨登源文旅综合开发、村落徽州二期等项目,全力推进村落徽州、古城复兴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盘活利用龙川和园等一批优质文旅资源。完善“大黄山”文旅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积极申报全省“十佳谋划项目”“十佳落地项目”。创优“仁里对话”品牌,打造“仁里对话”国际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仁里对话”系列活动。
五、非遗传承新梯队,数字化赋能徽菜发展
(一)大力培养传承人队伍
县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徽菜烹饪技艺从业者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徽菜非遗传承人27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2人。以安徽徽厨技师学院为省级徽菜非遗传承基地,不断强化学院专家委员会建设,充实队伍,提升质量,更好的发挥出大师引领、专业建设、赛点升级和徽菜研究作用,举办“金徽厨”大赛、行业技能大赛,每年培训人次达2000人以上。以我县各大餐饮酒店为平台,发挥技术人才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通过烹饪技艺提升、厨艺交流、岗位练兵,规范经典徽菜制作标准,全方位免费培训饭店餐饮业等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徽厨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在这些基础上,加大校企双制联合培养“徽菜师傅”力度。以申报非遗传承人为重要抓手,积极申报各级徽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壮大我县徽菜传承人队伍。
(二)数字化展示徽菜技艺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徽菜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徽菜文化遗存信息化步伐,对徽菜的烹饪技艺进行数字记录、数字还原,形成信息化聚合、数字化管理,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徽菜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方便查询、交流与传播。在我县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建成徽菜文化特色资源库体系。利用VR技术,将徽菜烹饪技艺等代表徽菜文化特点的渊源、特点进行可视化建模,实现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和对农业农村事业的支持!
联系人:钱润
联系电话:05638158027
2025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