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绩溪县基层委、政协港澳台侨委、姚志英、程造伟委员:
您们好,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聚集徽菜特色食材,促进徽菜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讲好徽菜故事,焕新美食旅游的建议》、《关于强链补链,做大做强绩溪徽菜产业的建议》已收悉,县农业农村局答复如下:
近年来,绩溪县委、县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徽菜产业,打造“绩品”徽菜区域公共品牌。我县高度重视徽菜产业发展,立足传统优势,依托“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的徽菜美食文化底蕴,通过做响徽菜品牌带动徽菜食材加工,做强徽菜加工带动徽菜原料基地建设,持续整合产业要素,推进徽菜产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绩溪县依托各乡镇特色农业资源,大力推进徽菜原料基地建设。现有徽菜原材料种植基地20多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燕竹笋、梅干菜、食用菌等种植业主导品种总产量达11.72万吨;年出栏牛0.78万头万头、生猪年出栏8.85万头万头、家禽25.75万羽;徽菜原料生产基地总体呈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区域化布局,如绿色食品产业园的臭鳜鱼,临溪镇的绩溪火腿,上庄镇的山芋粉丝,扬溪镇东村、伏岭镇大障村的燕笋干,瀛洲镇巧川、伏岭镇胡家的香菇、羊肚菌,长安镇的梅干菜、香椿等,板桥头乡下溪人工养殖的石斑鱼,金沙镇和临溪镇养殖的绩溪黑猪,长安镇和板桥头乡养殖的小黄牛。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园区,集中发展徽菜食材研发生产基地,培育徽菜美食加工、制作、包装等行业,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规上徽菜原材料加工企业3家(绩溪县华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徽都徽菜食品有限公司、绩溪春赋食品有限公司),灵溪生态、徽都徽菜、老胡家、徽和天下等4家徽菜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入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名单。
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培育涵盖耕、种、管、收、储、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龙头企业,针对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开展定制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供销社与仁里村签订210亩高标准农田耕、种、养、收的托管协议,完成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与上庄村、旺川村和宅坦村签订了500余亩高标准农田的流转协议,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粮油生产示范基地。招商引资绩溪县智慧田园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建设育秧中心、烘千中心、农机大院、农资仓库、办公培训检测室、农业数字化平台。开展播种、育秧、耕地、施肥、插秧、植保、收割、烘千等机械化服务。
利用绩溪黑猪、竹笋等农林特产资源,加快提升“绩品”品牌知名度,积极组织“绩品”公司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徽菜进机关”、“徽菜进军营”等系列推介活动以及中国预制菜博览会、南京都市圈供销大集等展示展销会,向外地群众宣传和推介“绩品”品牌,2024年“绩品”品牌产品全年实现销售额120余万元。在第十届徽莱美食文化节期间,与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安徽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达成徽菜原材料供应合作意向。印发<绩溪县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的通知》,安排资金用于徽菜原材料基地建设、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健全农文旅产销融合体系、强化区域品牌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徽菜全产业链一体化集群化发展,2024年发放扶持资金152.49万元。
成功举办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中国徽菜美食文化节、绩溪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金山时雨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IP,将农耕文化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梅干岭梯田春日的千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打卡,带动周边农户日均销售笋干等土特产超万元。家朋乡尚村“晒秋”活动将辣椒、玉米等农作物铺展成色彩拼图,游客既参与农事体验,又通过“后备箱采购”带走土特产品。培育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新增长点,涌现出一批“长岭小芳”“蜂媳妇”“好再回食品”等乡村特产“代言人”和直播带货“新农人”。
二、发展举措
(一)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效应
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等项目资金撬动作用,围绕全县各区域种养殖特色,逐步推动绿色食品园区以精深加工为主,各乡镇根据土壤条件和种养殖特点,注重徽菜原材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完成农产品初加工供给的产业布局。建设绩溪黑猪、小黄牛、红薯、笋、食用菌、蔬菜等徽菜原材料供应基地,形成金沙临溪黑猪,长安小黄牛、山茶油,扬溪镇笋干和粉丝,板桥头乡小黄牛、石斑鱼、蔬菜等种养殖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做好各项要素保障工作,整合2016-2020年入股扶贫资金2460万元,分类施策强化资金效能,收回非旅投/城投类资金,统筹注入县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定向支持徽菜产业链。积极争取国债、一般债项目,统筹利用农田整治、高标农田、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项目资金,完善田间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合作模式,在保证粮食安全基础上采取间种、轮种或套种等多种方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徽菜原材料标准化基地布局。研究中央、省、市农业发展最新政策,修订完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提高奖补力度,鼓励绿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重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更新改造、完善加工体系、转型升级等问题。通过冷链物流、仓储厂房等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率至8%,延长徽菜产品货架期。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重点解决优质企业收购原料所需的流动资金。
(二)双招双引徽菜产业项目
通过强化双招双引,发挥绿色食品园区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集聚化效应,构建以预制食品为核心、特色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传统食品工业化为补充的徽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从食材供应到品牌输出升级。重点围绕打造徽菜产业强镇,聚焦预制食品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开发,盘活利用永莱食品产业基地项目,推动与食品企业多方面合作,加快推进华统生猪养殖项目、臭鳜鱼原料供应基地项目、皖南牛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皖南黑猪特色系列产品开发等落地见效。推动绿色食品企业与电商横向协作,拓展传统徽菜原料互联网销售渠道,形成从原料供应、屠宰到深加工、品牌建设、电商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条。
(三)强调品牌建设和质量把控
一是学习“宣上品”品牌建设和运营。以“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为框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联系省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乡投基金、企业商会、进博会等,拓展融资渠道和销售平台;二是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质量管控,制定徽菜原材料相关标准,申报皖南牛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和皖南黑猪国家级保种场,皖南黑猪(绩溪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皖南牛(绩溪小黄牛)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引导徽菜原材料通过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等资质审核,引入区块链溯源、数字农业工场等技术提升品质可信度。三是强化“绩品”农产品地域认同。通过“国企+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土地托管、品牌授权分红等机制,带动农户增收;强调农文旅深度融合,聚焦预制食品、茶菊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徽菜后备箱经济,形成“品质保障-品牌溢价-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三、下一步打算
(一)聚焦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条
立足绩溪县资源优势,确定徽菜食材(如臭鳜鱼、黑猪、火腿)为重点特色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徽菜食材产业可发展预制菜、即食食品等,如臭鳜鱼预制菜、黑猪火腿系列产品等,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加强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搭建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农产品顺畅流通。鼓励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发展农村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去”。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如绩溪黑猪养殖标准、臭鳜鱼加工标准等,引导企业和农户按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三)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
针对品牌分散的问题,整合“绩溪黑猪”“绩溪火腿”等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如“绩品”品牌,实行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整体竞争力。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规范品牌使用和管理,确保品牌信誉。在绩溪黑猪、火腿品牌中挖掘徽菜文化和传统腌制技艺,讲述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和对农业农村水利事业的支持!
联系人:杨丽玲
联系电话:0563-8158027
2025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