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红色物业”创建工作深入,基层社区小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调研发现,部分小区仍然存在自治功能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业委会成立难,小区问题处理难,物业费清缴难。建议:
(一)建强三支队伍。建强党支部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小区功能性党组织,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和党员业主示范引领作用,为后期成立业委会、选任业委会人员、引导小区持续向好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建强业委会队伍。做实小区业委会及楼栋长、业主代表、志愿者队伍,发挥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主体作用,确保把选任业主代表和业委会过程转化成统一思想、激发业主参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转化成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持续向好的过程。建强物业服务队伍。不断制定完善物业管理办法和物业费收取管理细则,确保物业管理规章制度适配地方实际,避免“一刀切”,严格物管行业红黑榜制度,支持物业企业争先创优,双向奔赴,实施智慧赋能,以贴心服务提高业主满意度,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严厉打击物业部门随意侵害业主权利等行为。
(二)优化三大机制。优化联动治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镇、社区、行政执法部门、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职责,建立权责一致、相互支持、协调联动的治理机制。优化议事决策机制。优化小区党支部、业主代表大会、业委会议事规则,为小区科学决策、高效办事提供支撑。优化财务监管机制。完善小区公共收益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财务监管、公示、审计制度,探索推行社区统一设立小区对公账户、小区公共收益社区代管等机制,确保小区公共资金安全和有效发挥作用。
(三)增强三个功能。增强自治功能。出台加强物业小区自治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参与小区治理待遇保障具体政策,鼓励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参与、积极发声,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带动全体业主深度参与小区共谋共建共享。增强解难功能。依托社区大党委议事平台,按照“扶上马送一程”思路,每季度由联系包保单位组织召开一次议事决策会议,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问题小区由乱到治、由治向好。增强造血功能。支持小区盘活公共资产收益、改造停车场、新建新能源充电桩等增收项目,为小区长远发展“上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