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乡村振兴。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源不稳定。农村地区取水水源分散,多为山溪水,水库供水较少,受气候及环境变化影响,水源不稳定,经常因水量的减少甚至枯竭影响群众生活用水,特别是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外出人员返乡或者婚丧嫁娶需集中用水之时,常受无水可用的困扰。
供水系统陈旧。现有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多年,小型供水站居多,储水设施简陋、标准低,在汛期常出现含泥沙重、浊度高等问题,消毒、检测设施简陋,水质难保障。设备老旧,供水管渗漏严重,漏损率高,维修成本高。
管理不够规范。管理人员多为义务或半义务性质,为当地村民或村干部,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意识和手段落后。大部分供水系统规模小而散,管护难度大,收缴的水费难以支撑规范化管理,导致管理积极性不高。
二、建议:
1、加强设施改造。加快绩溪县城供水管网向城乡结合部、近郊乡镇延伸。偏远乡镇要加强现有供水设施的整合利用,推动水厂建设,依据水源条件确定工程规模,完善区域内规模化供水工程布局,提高供水量和供水覆盖率,增强用水困难地区水源调节能力。
2、水质检测全覆盖。对全县十个农村乡镇供水系统全面进行排查,特别是偏远乡村村民自建供水站,要全面落实水质检测各项措施,确保饮水安全。
3、完善制度建设。将运行管理费用纳入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经费优先解决范围。用好公益性岗位补助政策,以乡镇为单位,聘请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辖区供水工程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提高其管理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合理制定水价,研究制定水费补助机制,由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