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义务教育关于农业生产劳动实践课程的要求及现状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中[劳动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创造过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是农耕文化的传承人,是乡村振兴组织实施的主要力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力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农业生产劳动素养培育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传承发扬乡村文化、确保推动乡村振兴组织实施的基本举措。
目前我县现有市、县级劳动教育基地共7所。全县中小学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拓创新,如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劳技展演等活动等,但我县中小学生的农业劳动实践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平时学生在校参加的劳动实践教育更多的是带有任务型、表演型烙印,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劳动没有成为学生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孩子们回到家后依然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很少有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参与家务劳动,更别说对农业生产劳动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了。
二、建议
(一)教育管理部门严格督导学校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劳动课程教学目标。
(二)加强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所需的基地(如联合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挂牌,协调乡村共建等)。
(三)广泛宣传持续打造农业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引导家庭学习了解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特点,让广大家长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认识到加强中小学生农业生产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完成劳动课程教学目标。
|